电源侧储能与电网侧储能:双轮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

我们凭借前沿科技,持续革新太阳能光储设备解决方案,全力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
你知道吗?我国2023年新型储能装机量突破20GW,其中电源侧储能占比达58%,电网侧储能贡献32%,这两大领域正以不同角色推动能源结构转型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组件,电源侧储能和电网侧储能在技术路径、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。

一、两大储能系统的本质差异

如果把电力系统比作人体循环系统,电源侧储能就像心脏的起搏器,而电网侧储能则如同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网络。这种比喻生动展现了二者的功能定位:

  • 电源侧储能:直接配套发电设施,常见于风光电站内部,采用"直流耦合"技术方案
  • 电网侧储能:部署在变电站或输电走廊,多采用"交流耦合"架构,实现电网级调节
对比维度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
2023年装机占比58%32%
典型功率等级10-100MW50-200MW
主要技术路线磷酸铁锂、液流电池锂电、压缩空气

二、典型应用场景深度解析

1. 电源侧储能的三大杀手锏

以华能集团青海共和光伏电站为例,配套建设的200MWh储能系统实现:

  • 弃光率从12%降至3%
  • 调频响应速度提升40%
  • 夜间供电时长延长2.5小时

2. 电网侧储能的创新实践

江苏镇江某电网侧储能项目开创性地采用"共享储能"模式,通过容量租赁服务:

  • 降低用户侧投资成本35%
  • 提升电网调峰能力18%
  • 缩短项目回报周期至6年

三、2024年行业发展趋势前瞻

随着"新能源+储能"政策深化,两大领域呈现新动向:

  • 电源侧:向"构网型储能"演进,增强弱电网支撑能力
  • 电网侧:探索"云储能"商业模式,实现跨区域资源优化
  • 技术创新: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开始示范应用

四、行业领军企业解决方案

以宁德时代为例,其推出的"电源-电网"协同储能方案具备:

  • 智能功率分配算法
  •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
  • 多场景兼容设计架构

该方案在广东阳江海上风电项目中,成功实现储能系统利用率提升27%的突破。

结论

电源侧储能与电网侧储能如同新型电力系统的双引擎,前者聚焦电源端灵活性提升,后者专注电网运行质量优化。随着技术迭代加速,两者的协同效应将愈发显著,共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Q1:电源侧储能是否可以直接转为电网侧使用?

技术上可行但经济性欠佳,因两者设计目标不同,转换需进行系统改造。

Q2:哪种储能方式投资回报率更高?

电源侧储能ROI约8-12%,电网侧储能可达15-20%,但需考虑政策补贴差异。

Q3:储能系统寿命到期后如何处理?

行业正建立梯次利用体系,动力电池储能退役后可用于备电等低负荷场景。

全方位服务保障

深入探索行业洞察